何加林,1961年生,杭州人。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美术学博士研究生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杭州画院副院长。2011年荣获中央中宣部、国家人事部、中国文联颁发的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一、写生的意义
宋代李澄叟言:“画山水者,须要遍历广观,然后方知着笔去处。”清代布颜图亦云:“境能夺人”。又云:“笔能夺境。终不如笔境兼夺为上。盖笔既精工,墨既焕彩,而境界无情,何以畅观者之怀,境界入情而笔墨庸弱,何以供高雅之赏鉴?吾故谓笔墨情景,缺一不可,何分先后?”如果说临摹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和学习古人的笔墨要领,那么布颜图所提到的“笔墨”便是在情景中的笔墨了,而布颜图的“情景”又是什么呢?他接着又云:“情景入妙,为画家最上关捩,谈何容易?宇宙之间惟情景无穷,亦无定象,而画家亦无成见,只要多历山川,广开眼界,亦要多览古今人之墨迹。”他强调除了多览古人的墨迹外,更重要的是“多历山川,广开眼界。”
何加林 太行山石崖 中国画 38cm×65cm 2017年
写生主要有铅笔写生,水墨写生,记忆写生组成。铅笔写生往往以速写的方式去表现生活当中瞬间的感受,水墨写生则面对实景,有取舍地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美的感受,然后撷入画中,而记忆写生则完全凭自己的回味、默记,回家后择要领整理出来(此类写生多为研究生阶段实行)。
铅笔写生主要是指用铅笔在速写纸上画写生。速度可快可慢,时间可长可短,但一定是对景写生才有意义。
我们出门写生的时候,往往因为地理和时间的种种限制,无法从容地去画水墨写生,只有以铅笔速写的方式去捕捉,才能表现你所看到的瞬间。画铅笔写生能够帮助学生反复演练造型能力,由于铅笔的可改性,学生在画写生的时候,可以几次重复地去画,擦擦涂涂、修修改改都无所谓,有时候画面越脏越乱,感觉反而越丰富,越具想象力。山水画的写生与风景画的写生有本质的区别,由于现代绘画理念主要受西画的影响,人们在观察物象的时候,总习惯用焦点透视去观察和表现空间,而山水画对于空间的表述自有它自己独到之处,即“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而这“三远法”也并非单纯的指空间的营造,在山水画的创作中,“三远法”还包含着一层“远”意,这个“远”的意思并非是远近的远那么简单,它是一种透过空间能让人产生遐思、神往的画外之意,是一种“意远”和“心远”。因此,学生在画铅笔写生的时候,除了要训练造型的表达能力外,还要使学生弃掉所谓“科学的焦点透视”的习惯,然后才能训练他们对于山水画中“三远法”的理解和掌握,此种写生的手法或可称之为“心游”。
何加林 仙峡谷 中国画 38cm×65cm 2017年
铅笔写生既然不能以西画透视去画,同样也不能像画素描那样去画,铅笔写生重在瞬间的感受,因此,学生在画写生时,应抓住主要的结构和块面,以笔线反复画出。在画线的时候就如同拿毛笔画线的感觉一样,而不是像画素描那样去“划线”,所以铅笔写生同样讲究运笔。
铅笔写生应注重虚实、主次、繁简的变化,只要意到宁可画不到,也不要面面俱到。铅笔写生还必须准确地捕捉生活中典型的对象特征,必须生动的记录下当时的现场感受,切忌用一种概念的、程式化的方法去套用,否则便失去写生的意义。
铅笔写生应该像写书法一样,同样讲究“写”字,面对自然物象,画前须先思考如何组合,如何取舍、如何构图、如何下笔等等,一但下笔,线条组合便一气呵成,物象结构跃然纸上。在画不同景致,不同物象时,尽量尊重客观物象和现场感觉,训练发现新感觉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写生鲜活起来。到了一定阶段、可以尝试着用相对固定的方法去画,这样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速写特点,对以后创作中产生自己的面貌会有所帮助。
何加林 匈牙利议会大厦 中国画 38cm×58cm 2015年
水墨写生:
中国山水画在唐宋时期,其主要作品大多来源于生活。据说王维的《辋川图》是有实地可考的,宋代范宽的许多作品也都是终南山、太华山的实地创作,使那一时期的山水画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作品,可能是古人在写生之后多次整理才完善起来的。尽管我们尚不能看到古人(主要指宋、元之前)描摹真山水的第一手写生资料,但我们可以在文字记载中读到古人在作画前常有“粉本”在案,我们也可以在谢赫“六法”中看到“应物象形”的句子,这就是说写生这一词在古代可能没有,但写生的过程在古代便已存在应是不争的事实。而写生究竟是以水墨方式还是以其他什么方式就不得而知了,至少流传至今的中国山水画还没有看到水墨以外的材料表现形式,不难推断,以水墨为主要方式的山水画写生方式,应是古代中国山水画写生的重要手段。
董源、巨然以树木茂盛的江南山水为题材,创造出了长短披麻以适合表现郁郁葱葱、厚润朴茂的江南特征和艺术特征;关仝、范宽则以峻险雄奇的北方山水为题材,创造出了豆瓣、小斧劈以适合表现坚硬挺拔、粗犷雄伟的北地特征和艺术特征。这些相对稳定的程式语言,都是以笔墨形式表现的,这种语言并非一朝一夕臆造所得,而是必须以笔墨的方式面对真山水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去进行探索、描摹和写生,反复思考整理以达到笔法、墨法与树石法等最具象征性与和谐性的完美结合。这种方法只有通过水墨写生的方式才能求得笔墨上的程式语言的创造,很难想象在古代山水画程式语言产生之初,在没有前人任何经验的条件下,仅用炭笔或其他什么方式去写生而能创造出什么皴法来。因此水墨写生又是山水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水墨写生的时候,同样会遇到一个透视问题,因此熟练掌握“三远法”是十分重要的专门课题。
何加林 雨润五龙宫 中国画 39cm×65cm 2015年
水墨写生主要由对景写生、记忆写生和对景创作组成。对景写生是指面对自然物象时较为客观地反映其地貌特征和本质特征,要求尊重客体,体验主体感受和认知程度,写生作品可以是不完整的,不成熟的。记忆写生是指面对自然物象时较为主观地反映其地貌特征和本质特征,客体服从于主体,侧重主体主观创造性和能动性。唐代吴道子游嘉陵江数十日,空手而归,皇帝向他要画,他说:“臣无粉本,但记在胸”,之后,他向皇帝要了一匹绢,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画完了。这就是记忆写生,也称卧游(此种方法更适合研究生阶段)。对景创作是指在对景写生时以主观的方式,对自然物象进行取舍搬移、调整和组合,较完整地体现主观的创作意图。生活气息和特征尊重客体,表现语言和形式则主、客体互动,比之对景写生更具有完整性和独立的创作构思。对于初学者而言,以对景写生为主,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课堂教条,尊重生活,在生活中吸取营养。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后两种的写生方式是从写生走向创作的重要手段。
水墨写生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要求,特别是学院教学,不同阶段的水墨写生,都必须与那一阶段的教学要求相衔接。而不同的教学体系,也同样影响着水墨写生的发展方向。有的学院在要求学生写生时,注重对客体的研究,在水墨写生时要求学生在较长时间里去深入刻划出客体的内外之美,有些学生甚至几天才完成一张水墨写生,这种方式近似宋画的学习。有的学院则注重写生时主观的感受,要求学生在水墨写生时,将临摹所学消化融入到写生中,并让学生注重生活当中的现场感受,抓住生活中的瞬间气象,其写生时间较短,有些学生甚至几十分钟就能画完,这种似近元画的学习。不管是什么方式,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生活。
何加林 蟒崖村北望
山水画发展到今天,古人有许多经典的作品和创作经验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不需要像古人那样从无到有的去发明,去启蒙,我们完全可以踩在古人的梯子上爬得更高。但过于对传统的依赖,有时往往会使我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使我们的作品过于守旧,只有通过写生,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才能使笔墨当随时代,才能真正达到“笔墨情景”这一境界。